• 918博天堂·(中国区)官方网站

    石墨炔二维纳米材料在肿瘤乏氧治疗的应用方面取得新进展

    发布时间:2020-07-03

      918博天堂陈春英研究员与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刘辉彪研究员、江西师范大学高兴发教授合作,在基于新型二维纳米材料-石墨炔的肿瘤乏氧治疗应用方面取得重要的进展。研究成果“Graphdiyne-Templated Palladium-Nanoparticle Assembly as a Robust Oxygen Generator to Attenuate Tumor Hypoxia”近期发表于纳米科学领域知名期刊 Nano Today2020,  34: 100907)。 

      乏氧是实体肿瘤的重要特征之一,它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等密切相关。因此,改善肿瘤部位的乏氧状况、提高氧浓度对肿瘤治疗十分重要。近年来,具有类生物酶催化活性的纳米材料已经被用于肿瘤乏氧的改善与治疗,然而,大多数纳米材料容易在治疗过程中聚集或降解从而丧失催化活性,导致催化稳定性不高,影响了长期治疗效果。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可靠的、实时、原位表征手段,纳米材料的类酶催化机制研究尤其是催化剂与底物作用的中间态等并不清楚,从而不利于催化型生物医用纳米材料的设计、优化与应用。在疾病的长期治疗过程中,如何实现纳米催化剂的持久且高效的催化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石墨炔 (GDY) 是一种由spsp2杂化碳原子形成的新型二维碳纳米材料,具有丰富的碳化学键、大的共轭体系和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利用石墨炔的结构特点,陈春英课题组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具有高稳定性和持续催化产生氧气的金属钯-石墨炔纳米复合物 (PdNPs/GDY),GDY间隔分布的sp/sp2杂化碳原子和规律的孔洞结构单元,π键的碳原子具有较高的配位能力,为催化型金属纳米颗粒提供了稳定的结合位点,同时避免纳米颗粒团聚、降解及脱落,从而能持续维持催化活性。研究发现,PdNPs/GDY纳米复合物能够高效地催化H2O2分解产生氧气并且在多次催化循环后仍然保持高催化活性,其催化的稳定性明显高于商用钯碳、钯纳米颗粒及钯-石墨烯复合物。为了阐明催化机制,研究人员结合X射线吸收谱与电子自旋共振谱,原位捕获PdNPs/GDYH2O2的催化反应中间态;并结合密度泛函理论模拟计算,揭示了PdNPs/GDY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机制。体外细胞实验与病人来源肿瘤移植小鼠模型(PDX)实验说明PdNPs/GDY能够高效、持续地分解肿瘤内源H2O2而产生氧气,显著地改善肿瘤乏氧,下调乏氧诱导因子(HIF-1α),从而减缓肿瘤的生长。这种PdNPs/GDY纳米复合物与化疗药物DOX同时治疗,可以实现化学-催化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成功实现肿瘤的乏氧治疗。由于石墨炔复合物的生物相容性好,无明显毒副作用,石墨炔及其复合纳米材料的抗肿瘤活性,作为新型医用纳米材料在疾病治疗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该研究采用的原位催化分析方法,也为生物纳米材料的催化、氧化与还原、生物转化等化学行为的研究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1:PdNPs/GDY的合成及其化学结构 

      

                                                                         2:PdNPs/GDY作为氧发生器的催化机制研究和肿瘤乏氧治疗 

      近年来,陈春英课题组基于同步辐射等大科学装置,建立与发展了针对复杂生物体系纳米材料的系统分析方法(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2013, 42, 8266-8303; Anal Chem 2018, 90 (1), 589-614; Acc. Chem. Res. 2019, 52 (6), 1507-1518)。这些方法具有高灵敏、高分辨、元素特异、原位分析等优点,被应用于定量解析纳米-生物界面作用如纳米材料与蛋白质、磷脂等生物分子作用(J. Am. Chem. Soc. 2013, 135 (46), 17359-17368ACS Nano 2019, 13 (8), 8680-8693; ACS Nano 2020, 14 (5), 5529-5542.),用于定量表征生物体纳米材料的化学行为(氧化还原、降解与化学转化、催化反应等)(ACS Nano 2016, 10 (4), 4587-4598; 本工作),用于高分辨成像及原位分析单颗粒、单细胞、组织水平的纳米材料的空间分布与化学状态(ACS Nano 2015, 9 (6), 6532-6547; Advanced Materials 2016, 28 (40), 8950-8958)。这些研究可为纳米生物效应与纳米医学研究提供重要的、系统的分析手段。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分析方法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密切关注、好评和应用;一些新方法已入选《分析化学大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Analytical Chemistry)、被评为纳米生物学领域分析方法的革新,大力地推动了纳米生物医学的发展。 

      918博天堂博士生刘佳明、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王黎明博士和江西师范大学沈小美博士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陈春英研究员、刘辉彪研究员和高兴发教授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国内同步辐射大科学装置的大力支持。